随着全国集采的常态化进行,品种、时间都变得有迹可循,医药企业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,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,作出应对了...
第五批时间有迹可循
近日,央视针对全国集中采购的常态化消息,作了专题报道,确认了每年两批带量采购的常态化消息。
2020年11月5日,我国首次对冠脉支架进行集中带量采购,10个品种中标,价格由均价1.3万元下降到700元左右,冠脉支架一下子从“天花板价”降到了“地板价”,引起业界哗然。
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:“高值医疗耗材领域费用虚高,流通领域 ‘带金销售’诟病已久,导致老百姓负担很高,临床用药,包括耗材的使用很乱。”
国家医疗保障局价格招采司招标采购处副处长董朝晖说:“在药品领域将常态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,预计每年可能会开展两批带量采购;在耗材领域会继续探索,将更多的产品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范畴,同时会加强对地方的指导,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。”
事实上,按照风云药谈梳理,从第二批开始,每一批带量采购的大致时间,已经变得有迹可循。
第二批时间表:
报量:2019.11.28
统计:2019.12.10——12天完成统计
发布:2020.01.13——44天发布现价及报量
报价:2020.01.17——47天完成报价公示--发布后四天准备时间。
春节:2020.01.25——春节前8天完成
第三批时间表:
报量:2020.06.22
统计:2020.07.09——17天完成统计
发布:2020.07.29——37天发布现价及报量
现价:2020.08.20——59天完成报价公示
第四批时间表:
报量:2020.12.10
统计:2021.01.01——21天完成统计
发布:1月15日——发布报量,18天完成报价
报价:2月3日,报价
春节:2021.02.11——春节前8天完成
如今,按照时间表来看,一年两次的全国集采已经逐渐常态化和固定化,或许明年6月,第五批带量采购就会如期而至。
医保目录,用量大品种
纳入集采
1月15日,总理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“两节”期间加强对受疫情灾情影响困难群众和低保等群体的生活保障;部署进一步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,以常态化制度化措施减轻群众就医负担。
会议指出:近年来国家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重大改革,截至去年底已开展了三批集采,覆盖的药品平均降价54%,每年节约费用530多亿元,惠及亿万患者。近期又将开展第四批集采,并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范围。
会议要求,按照医改部署,坚持三医联动,推动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。
一是按照保基本、保临床原则,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、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,逐步覆盖国内上市的临床必需、质量可靠的各类药品和耗材。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集采。研究对治疗罕见病的“孤儿药”采购作出特殊安排。
二是符合条件的仿制药、原研药和参比制剂均以通用名参与集采,通过质量和价格公平竞争产生中选企业和药品、耗材。医疗机构要确保优先使用中选药品,按需求尽可能提高采购量。中选企业要确保降价不降质量、不减疗效,保证供应。加强对中选药品和耗材生产、流通、使用全链条监管。
三是集采要在为患者减负同时,兼顾企业合理利润,推动药品、耗材行业在竞争中提高集中度,促进产品创新升级,对节约的医保费用按规定给予医疗机构结余留用激励,努力使这项改革实现患者和企业、医疗机构都受益。
注射剂大范围集采开始